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国旗下讲话 | 从实业救国到倾囊助战:赤子家国情怀

发布日期:2025-11-10  点击数:

2025年11月10日上午8时,2025-2026学年度秋季学期第11周升旗仪式在畅春园校区操场举行。

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班级是初二12班。初二12班是名副其实的养气班,坚守有志气、和气、勇气、才气的精神内核。合唱节上,我们以歌声凝聚力量;运动会中,我们以拼搏诠释担当;各类赛事里,大家携手奋进屡获佳绩。学习上互帮互促、生活中彼此关怀,在成长征途上并肩奔赴远方!

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升旗手是唐郁欣同学,她是初二12班的班长,曾荣获年纪学习之星,年级语文之星、数学之星,海淀区三好学生等荣誉,并且她还是北大附中的数学竞赛成员。

护旗手许泽宜同学,她是初二12班宣传委员、地理课代表,曾荣获年级学习之星,年级语文之星、道法之星,海淀区三好学生等荣誉。

护旗手傅奕淳同学,她是初二12班宣传委员、英语课代表,曾荣获文明礼仪之星,奉献之星,海淀区三好学生等荣誉。


本周国旗下讲话是由吕易千华、傅奕淳、张若玙和彭悦宁同学带来的演讲《从实业救国到倾囊助战:赤子家国情怀》。

今天,我们共同回望一段热血沸腾的岁月,探寻一群跨越山海的赤子,如何用信念与行动,书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歌。在这群赤子中,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如丰碑般矗立,他用一生践行着“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赞誉,更引领着万千华侨,将对祖国的眷恋,化作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

早年间,陈嘉庚先生远赴南洋,以坚韧与智慧创下商业传奇。但他从未忘记故土,始终秉持“实业救国”的初心,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源源不断投入国内教育与公益事业,为民族振兴播撒希望的种子。而当日寇铁蹄踏碎山河,这位实业家毅然转身,成为抗战洪流中最坚定的后盾,用南洋的商海臂膀,扛起了家国救亡的重任。

当抗战的烽火燃起,远在南洋的华侨们虽身处异国,心却与祖国紧紧相连。陈嘉庚先生率先振臂高呼,以实际行动点燃华侨抗日救国的热情。1938年,他牵头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亲自担任主席,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力量凝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在他的号召下,华侨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捐助浪潮。商人们捐出巨额资金,工人、店员捐出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就连街头小贩、普通侨胞也尽己所能,为祖国捐献物资。据统计,抗战期间华侨捐款达13亿多元,捐赠物资无数,这些钱款与物资,如同输血般滋养着前线的抗战力量,为疲惫的祖国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除了财力与物资的支援,华侨们更用生命搭建起连接祖国与世界的“生命线”。在陈嘉庚先生的推动下,数千名华侨青年毅然告别南洋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投身抗战,其中就包括闻名中外的“南侨机工”。

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行驶在崎岖险峻的滇缅公路上,为前线运送紧缺的武器弹药和战略物资。这条被称为“死亡公路”的运输线,见证了南侨机工们的无畏与忠诚,他们中许多人永远倒在了这条路上,用年轻的生命践行了“为国捐躯,在所不辞”的誓言。与此同时,陈嘉庚先生还亲赴国内考察慰问,用亲眼所见的事实鼓舞军民士气,用坚定的信念凝聚起全国上下抗战到底的决心。

从实业救国的远见卓识,到倾囊助战的无私奉献,陈嘉庚先生与万千华侨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赤子之心”,何为“家国情怀”。他们身处异乡,却始终将祖国的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跨越山海的坚守与付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那些曾经的牺牲与奉献,更是为了传承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先辈们用热血与担当守护家国,而我们生在和平年代,爱国情怀更应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先辈为榜样,将这份家国大义融入日常学习,以勤学善思筑牢知识根基,用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在书桌前积蓄力量,在成长中勇担使命,用青春答卷续写新时代的家国华章!


德育处武福燕老师讲话


相关链接

北大附中秉承了北京大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

大力培育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致力于培养

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领军人才。

他们健康自信、尊重自然,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既能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又能热忱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

  • 官方微信

  • 自然之翼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畅春园    版权所有©北大附中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