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上午8时,2025-2026学年度秋季学期第7周升旗仪式在畅春园校区操场举行。

担任本周升旗仪式的班级是初二3班。初二3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在这里,每个身影都闪耀着光芒,每段成长都写满了力量。在学业上,我们精益求精、互帮互助,用扎实的行动诠释奋斗的意义。在各项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大放异彩。合唱节上,全班同学齐上阵,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展现着无限活力。科技节上,我们用创意叩响未知,让青春在探索中熠熠生辉。运动场上,我们的每一滴汗水都闪耀着坚韧,每一次冲刺都诠释着热爱。初二3班35颗心紧紧相连,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同书写出青春华章!

升旗手陆甘霖,担任初二3班班长,语文课代表,是校击剑校队成员,中国舞9级,曾获得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团体亚军。
护旗手崔宸语,擅长绘画,喜爱生物,担任班级生物课代表;架子鼓十级,校管乐团成员,曾获得“畅听杯”合唱节获最佳伴奏奖。
护旗手刘与非,担任班级劳动委员,地理课代表,是校健美操社团成员,曾获第八届北京市啦啦操锦标赛自选动作花球第一名,2025年中德贝多芬青少年弦乐艺术展演北京赛区小提琴组银奖。


本周国旗下讲话是由杜云溪、何沛宁、刘珍安、莫渃兰、王绎钧和张芷萌同学带来的演讲《同心铸正义,携手护和平》。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不仅在致敬祖国的荣光,更在回望一段跨越山海、共赴正义的伟大历史。今天,让我们重温反法西斯阵营里的温暖故事,读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重量。
七十余年前,法西斯战火席卷世界。在中国人民奋起抗日之际,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毅然放弃安逸生活,带着两箱医疗器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在延安根据地,条件简陋,他就用煮沸的井水消毒,用门板搭成手术台;麻药短缺时,他一边安抚伤员,一边加快手中的动作。
在太行山区的窑洞里,他曾连续工作六十九个小时,仅靠干粮和冷水支撑,成功抢救了一百一十多名伤员。日军“扫荡”时,他坚持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才撤离,不幸在途中被手术刀划伤,感染败血症。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叮嘱:“所有医疗器械,全部留给八路军。”年仅四十九岁的他,用生命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大爱。
印度医生柯棣华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1938年,年仅26岁的他随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在武汉时每天要做十几台手术,忙得顾不上吃饭。后来,他主动请缨前往条件更为艰苦的华北抗日根据地,与战士们同吃掺沙的小米饭,同睡干草铺成的土炕。他还学会了河北方言,坚定地说:“我是来和你们一起战斗的,不是来施舍同情的。”
百团大战期间,他在山洞中坚守三天三夜,饿了啃窝头,困了用冷水提神,为三百多名伤员进行救治。因长期劳累,他患上癫痫,可每次醒来第一句话总是:“还有伤员需要手术吗?”年仅三十二岁的他,最终因病离世,他的妻子选择带着孩子留在中国,继续书写这段深厚的友谊。除了个体的奉献,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协作也汇聚起磅礴力量。中、美、英、苏等国结成同盟,苏联航空志愿队守护中国领空,美国“飞虎队”冒险穿越“驼峰航线”运送物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为了“打败法西斯、守护和平”这一共同信念,紧紧站在一起。
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英雄,更是要读懂“三个必胜”的深刻内涵:正义终将战胜侵略,和平由鲜血铸就,而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挺身而出,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同学们,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铭记历史。愿我们从这些温暖而坚定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心怀正义、热爱和平,做有担当、有信念的新时代少年——让“正义、和平、人民”的光辉永远照耀我们前行!
参加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追梦少年》节目同学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