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深度融合•成长发展”教育教学研讨会圆满举行

发布日期:2021-05-10  点击数:

2021年5月8日至9日,一场主题为“深度融合•成长发展”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大附中畅春园校区举行。北大附中初中、北大附中实验学校就近两年来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成果,和集团分校、友好学校及海淀区兄弟学校进行了分享交流。

程鸿副校长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上,北大附中副校长陈伟聪在《探索深度融合下的教师成长之路》专题报告中,和大家分享了北大附中初中的融合故事。

陈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深度融合”是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是线下与线上教学的融合,也是校内与校外的融合。从不同学科教师“同读一本书”发掘共同话题开始,借鉴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同上一节课”,到最后研发出一门课程,这既是一个不同学科逐步走向高度融合的过程,也是教师在探索中、奉献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白芳老师代表北大附中初中数学组,和大家分享了在分层教学上的探索之路。

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数学教研组从2009年开始不断探索,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十多年来,数学组的老师们做了四个阶段的尝试。不管是加课、减课,还是分层走班,都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得到针对性更强的指导。

数学是学生发现世界之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窗口。北大附中的老师们在发展教育的阶梯上潜心摸索,奋力攀登,为每一个学生成就自我创造机会!

苏涵仙老师代表北大附中初中英语组,和大家分享了线上线下融合课程的探究经验。

北大附中初中英语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建立了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有机融合的FUSION教学模式。FUSION模式中, FUSION是“融合”的意思,代表着教学的六个环节有机融合、相辅相成。

“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学习方式的组合,而是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的充分融合。北大附中英语组的教学尝试顺应了这样的潮流,和学生的成长需求高度契合。

兰长春老师代表北大附中初中体育组,分享了体育学科阶梯式教学实践成果。

北大附中的体育教育以终身体育为培养目标,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践行“体教融合,体育育人”的新理念。

每天一节体育课和三个层次四种课程的模式,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基本实现了“体优生吃得饱、普通生吃得好、体困生吃得消”的课程设置初衷。每一位同学都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了体魄、磨砺了品质、提高了自信。这不仅是体育本身的魅力,也是北大附中的魅力,更是北大附中充满活力的体育教育的魅力!

8日下午,特邀专家们和与会教师就英语、数学和体育学科的分层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北大附中于千千老师结合课例介绍了数学分层教学、课下分层作业及每周检测等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情况。进修学校刘忠新老师进行了点评,充分认可了我校数学混合分层教学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北京中考改革趋势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修订的构想,对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北大附中徐雪婕老师和王慧老师介绍了线上课的实践方式,分享了线上线下互相弥补的教学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硕士生导师戎晓燕老师和北外课题组专家,为FUSION模式拓展了新的内涵,指出在当今智能发展时代,一切教育形式都要回归学科的教育目标,遵循教育的规律和本质,让学生能充分享受融合课程中的快乐,为提升学生文化品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北大附中兰长春老师介绍了阶梯式体育课程设置;邓南剑老师以旱地冰球专项课为例,介绍了我校关于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李童老师介绍了常规课分层教学的实施方式。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丁玉山高度认可了我校体育课程改革成果,赞扬了我校奋力拼搏、锐意进取的体育精神,认为我校实行的运动教育模式将会对北京市体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韩兵充分肯定了我校的体育育人理念,并倡导与会的老师们积极学习并实践我校的运动教育教学经验。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启发“教育融合”思考和灵感的大会。“教育融合”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对教育目标、教育功能的深刻反思,是对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定位的重新调整,是对现代教师教育的重大挑战。北大附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积极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实践“教育融合”,与所有教育工作者携手同行,致力推进“教育融合”,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

北大附中秉承了北京大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

大力培育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致力于培养

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领军人才。

他们健康自信、尊重自然,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既能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又能热忱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

  • 官方微信

  • 自然之翼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畅春园    版权所有©北大附中初中部